六十甲子很难背,那它是谁书写的呢?

在中国,采用六十甲子记录年月,已长达三干多年。六十甲子,即用十天干、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后得出的一张顺序表,用途涉及到纪年、纪月、纪日、纪时等作用。

所谓“天干”,是指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而“地支”,则指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
两者排列组合而成六十个组合,分别为: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、戊辰、己巳、庚午、……等六十种干支组合。

如果把“干”比作“树之干”,那么“支”就如“树之枝”,因此甲子纪年也被称为干支纪年法。

这是中国最早、最古老的天文历法的系统理论,广泛应用于祭祀与农事活动中。直至今日,该历法仍流行。

对于六十甲子干支组合的纪年方式是如何起源的?至今还没有具体的定论。

古人在观测季节变化,日道月道,日月相会,星移斗转等天象时,发现其中有很多规律。

据史料载,甲子干支纪年法为黄帝时期所创立。《世本八书》载:“容成造历,大桡作甲子。”另《五行大义》又载:“采五行之情,占斗机所建,始作甲乙以名日,谓之干,作子丑以名月,谓之枝……阴阳之别,故有支干名也。”指黄帝建国时,命大挠氏参透五行建立干支纪年法,并将建国当天定为甲子年。

根据现代考古发掘,考古工作者在商朝第三十代国王帝乙墓中的一块甲骨上,发现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,这很可能就是当时的日历,也就是说殷商时期已使用干支纪日了。

可见,采用十天干、十二地支表示律历,是在长期摸索中形成的。

古人利用六十甲子头尾循环,解决了日、月、北斗相会及节气分划问题,但是这种循环也逐渐被神秘化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有一段话,其内容与六十甲子循环有关。

帝曰:“上下周纪,其有数乎?”鬼臾区日:“七百二十气为一纪,凡三十岁;千四百四十气,凡六十岁,而为一周,不及太过,斯皆见矣。”

在二千多年前,古人就注意到六十甲子循环中的节气奥妙。

至汉代,古人将干支纳入了“天人合一”理论中。到唐宋,干支学逐渐演变成一门体系庞大的阴阳学。

阴阳学家利用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推测命运变化,风靡一时。在他们眼中,六十甲子早已不仅仅是时间标志符号了,基本与“天道”有着同等的地位,通过“六十甲子”就可以将时间切换成阴阳五行、八卦、十天干、十二地支。

发展到今天,“六十甲子”演变出了甲子干支文化,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纪时和祭祀之用,它早已影响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。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
猜你还想看 《六十甲子口诀》一般人看不懂 六十甲子时空轮回图-揭开人类自己的秘密 六十甲子纳音来历及计算方法